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聚焦南充这个小山村村民的新生活 家家吃上旅游饭

    信息发布者:网络监控太阳能灯具
    2019-07-05 06:33:42    来源:南充新闻网   转载

    落日的余晖洒在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的田间地头,折射出点点金色的光芒。村民们陆续从智能蔬菜大棚、村大食堂、柑橘产业园走出来,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走向家的方向。

    夜幕降临,今年50多岁的村民冉秀琼从村大食堂却要奔向另一个工作地点。当晚,她要与其他几位村民一起,为4桌外地来村住宿的客人提供餐饮服务。

    农家女·新工作

    华灯初上,两辆小型客车驶向村道旁的蒙古包,客人们陆续下车走进用餐点,蒙古包里的气氛一下变得热烈起来。站在蒙古包外,穿着制式军绿色服装的冉秀琼一边招呼客人落座,一边与其他服务员将一盘盘散发着炭火香味的烧烤依次端上餐桌。客人们迫不及待地享用富有五龙地方特色的美食,几杯酒下肚后,借着酒兴拿起麦克风敞开歌喉,尽情载歌载舞。

    尽管有的客人唱得不着调,站在一旁的冉秀琼和姐妹们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并附和着“唱得好,再来一曲。”

    一番喧闹过后,酒足饭饱的客人陆续走出蒙古包,被停在村道上的客车拉向当晚的住宿地:位于五龙村山腰间,林海深处的一间间民宿。目送完客人们离去,当晚留下值班的冉秀琼开始收拾杯盘狼藉的餐桌。这时她抬头才发现,孙子和孙女还在等着她忙完后一起回家。“没得事,明天婆婆可以让你们多睡会儿懒觉,等我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完后就走哈。”冉秀琼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哄着准备打瞌睡的小孙子打起精神来。

    夜色越来越浓,有的村民已熄灯上床睡觉,白天门外挂满大红灯笼的农家小院归于沉寂。村道旁的菜地和鱼塘里不时传来虫鸣和蛙声。远处,还有此起彼伏的狗吠。

    “二娃子,快起来,我们回家了。”晚10点过,冉秀琼忙完手中的活,迅速换下身上的制式工作服,招呼着已在长条凳上睡着的孙子醒醒。在村道两旁星星点点的灯火照映下,冉秀琼牵着孙子的手,匆匆走向夜幕中。

    在旅游公司下属的村大食堂当服务员,一个月有2000元的固定收入,两年前,还是五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冉秀琼如今已完全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都是脱贫攻坚给我们带来的福利,没有党的惠民政策,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冉秀琼在说这番话时,脸上掠过一丝满足的笑意。

    村干部·新变化

    五龙村的过去,已留在了今年5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缪文润的记忆里。

    在村干部的队伍里,缪文润深根了30多年。作为祖祖辈辈栖居在这里的原住民,猛吸几口烟后的缪文润用地道的阆中话说,“当了一辈子村干部,我这两年才整醒豁了,没想到我们这个穷山沟的老百姓如今也能吃上旅游饭。”

    据缪文润介绍,五龙村位于阆中市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西北,距古城阆中5A级景区仅30公里、天宫院核心区1.2公里,为天林乡(原名凤仪)辖地,紧临天林、中心村,与阆中市飞凤镇、天宫乡天宫院村接壤。五龙村因东南有横梁子、莲花山、圆包嘴、窝坟嘴、冷坛嘴五条砂梁互对,俗称“上五龙”;西北有寨子岩、太阳包、龙柏树嘴、华路嘴五条砂梁相偎,俗称“下五龙”故得名五龙村。“虽然这里背靠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那些年,五龙村的老百姓一点都没享到福。”缪文润回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五龙村的老百姓还是守着山上山下的田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乡亲们天天为地里种啥吃啥而忙活,年年为包里有没有钱花而犯愁。因山高路远、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去,村外的姑娘不想嫁进来,村里的姑娘想着法子要出去找个好人家,外出打工挣钱,就成了本村部分青壮年唯一的出路。

    缪文润口中的变化,始于眼下正在中国广袤农村开展的脱贫攻坚战和精准扶贫工作。

    2016年12月,来自阆中市财政局的帮扶干部、五龙村第一书记李国富,带着一腔热血和满满的自信走进了这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这个皮肤有点黑,鼻梁上架着近视眼镜的小伙子的到来,也让五龙村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李国富和其他帮扶干部的带领下,1600多五龙村人在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放开手脚,齐心协力向贫困宣战。

    一条一头连着阆中古城,一头系着村民们希望的高等级乡村旅游路环山绕水,通村达户,在当年底就建成通车;

    坚持产旅结合,定位农旅融合,沃柑、智能蔬菜、瓜篓、水产园、花椒等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遍布全村,并竞相开花结果;

    沿入村处的玉龙河建骑游道,道路两边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小桥流水;兴建农耕文化博物馆,让游客在散发着浓郁乡土地气息的氛围里搜寻儿时的记忆;利用现有民居和生态优势,改造、新建川东北独树一帜的民宿,听蝉鸣鸟啼、体验田园生活,让久居城市的人在乡村诗意栖居。

    ……

    五龙村·新面貌

    五龙村彻头彻尾变了样:2017年,全村49户贫困户有35户成功摘掉穷帽告别贫穷;2018年,剩下的14户退出贫困户序列。游客纷至沓来,看山看水观民俗风情,赏花赏景体验农耕文化、吃蒸笼宴、住民宿,五龙村两年间吸引游客近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700元增加到2018年的12000元。昔日地处偏僻,无人知晓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国、省、市乡村旅游示范村。脱贫后的五龙村人走进央视《乡约》栏目,透过荧屏,在家门前向全国观众讲述家乡的变化,脸上绽放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美丽。

    步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脱贫后的五龙村人开启了新的生活。

    与城里上班族一样,天不见亮吃过早饭后,冉秀琼和左邻右舍又将换上工作服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她们每天匆匆地奔走在家门前的各种产业园里,用勤劳的双手描绘家乡的美好未来。

    鸡鸣、蛙声、狗吠,以及掩映在山林深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民宿;田园、菜畦、还有山间那一幢幢别具特色的民宿……五龙村人捡拾起那些散落在乡间的记忆,向每一位慕名而来的客人呈上一杯岁月沉淀下的美酒。这杯酒慢慢品来,让人心醉的是那抹浓烈的乡愁,挥之不去的是家的味道。

    伴着晨曦、迎着落日,一幅山水田园画卷铺陈开来。这幅画,永远镌刻在五龙村人的心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的风景是什么样?五龙村的百姓骄傲地说:“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